苯乙烯供需格局变数大
全球涂料网讯:
近几年,国内苯乙烯行业稳步发展。截至2018年底,国内年产能达到950万吨左右。未来几年,苯乙烯产能将不断扩张,下游需求跟进不足,进口量明显缩减,供需格局将出现较大变数。
产能大幅增长
2018年,国内新增了青岛海湾及安徽昊源共计76万吨/年的苯乙烯产能。未来几年,随着炼化一体化项目的热建,恒力石化、浙江炼化等多套苯乙烯大型新装置计划上马,加之其他企业的新建计划,仅今明两年计划投产的苯乙烯装置总产能就已超过500万吨/年,国内苯乙烯供应量将大幅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计划新建的装置中采用环氧丙烷/苯乙烯(PO/SM)共氧化法的装置占比明显提升,万华化学、天津渤化等装置都选择共氧化法。相比传统的乙苯脱氢法,共氧化法的投资及操作费用均有所降低。
此前共氧化法工艺一直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如利安德巴塞尔、壳牌、雷普索尔等。今年1月5日,万华化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苯共氧化法高效绿色制备环氧丙烷成套技术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并将应用于公司未来新建的PO/SM装置上,这将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
而在传统的乙苯脱氢工艺中,原料使用也更加多变。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选择干气作为原料乙烯的来源,以此实现炼厂干气的高附加值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
需求跟进不足
虽然苯乙烯产能将大幅增长,但需求面整体跟进却显不足。
业内人士分析,2018年作为苯乙烯主要下游的ABS、EPS及PS新增产能较少,未来几年,这些领域计划投产的产能也远低于原料苯乙烯的扩能速度,加之中美贸易战对终端成品出口造成的打压,下游整体对苯乙烯的支撑力度不足。
进口量明显缩减
除了产能和需求,对苯乙烯供需格局影响较大的还有进口量。众所周知,我国苯乙烯大量依赖进口,而韩国、台湾地区及美国三地原产的产品占据我国进口苯乙烯市场的半壁江山。
2018年6月22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原产于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苯乙烯终裁公告,从次日起征收反倾销税。随着反倾销的实施及国内产能的增加,苯乙烯进口量将出现明显缩减,国产苯乙烯成为市场新的宠儿。这从去年的海关数据便可初见端倪。据统计,2018年7~11月我国进口苯乙烯124.32万吨,同比减少11.3%。
综合来看,随着炼化一体化项目的相继上马,配套的苯乙烯装置使国内产能有望出现大幅扩张。与此同时,对韩国、美国等地区产品的反倾销政策使国产苯乙烯在市场中的占比迅速提高,苯乙烯行业供应格局出现较大变化。对我国近几年300万~400万吨/年的苯乙烯进口量而言,如果未来两年新增产能能够释放,国产苯乙烯产品或将完全替代进口产品。
热点资讯
|
|
资讯排行
- 前瞻未来 定义潮流|《2026空间美学设计趋势报告
- 总投资超20亿,年产70万吨涂料项目智能工厂封顶
- 万吨/年工业涂料、水性环保涂料项目即将投产
- 内蒙古一新建化工项目首次公示
- 聚意刷新,价值共生|立邦家具漆2025年经销商大会
- 46个化工园区为第二批试点园区
- 年产3万吨新戊二醇项目NPG装置顺利封顶
- Ecovyst 5.56亿美元出售先进材料与催化剂
- 技能照亮前程!立邦中国连续三届成为全国技能大赛高级
- 肩负“城市合伙人”使命,立邦助力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水
- 保立佳新增胶黏剂产能
- 十四年公益同行!立邦携手陶氏走进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三
- 绿色修缮 智享未来 | 三棵树发布行业首部《建筑修
- 年产粉末涂料18080吨改扩建项目公示
- 泛能拓拟出售三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