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石化等六大行业新规来了!
全球涂料网讯:近日,中外涂料网注意到,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将对涂料、石化等六大重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为深入了解文件编制背景、总体思路、主要内容等,记者专访了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对《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
1.新规出台背景:政策导向与现实需求双重驱动
新污染物治理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新污染物治理连续四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出国家层面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
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新污染物治理不仅关乎生态环境质量,更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将新污染物治理纳入国家战略,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进行全面部署。
《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和目标。《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则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强化环评管理、严格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准入要求等具体措施。
在此背景下,生态环境部制定并发布了《意见》,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明确重点行业中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严格生态环境准入的有关要求,提高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建设单位对新污染物的重视程度,强化新污染物源头防控。
2.环评管控思路:依法依规、分类管控
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就上述《意见》答记者问时介绍,需要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新污染物,目前主要指《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明确的14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以及有毒有害污染物名录、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以及《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中的化学物质。
目前我国新污染物治理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管控范围不清晰、相关环境标准体系不健全、管控手段缺乏等问题。在环评中全面开展新污染物评价,可依托的管理和技术支撑不足。因此,明确哪些新污染物应纳入环评,对于尚无标准管控的新污染物应该如何评价、如何有效管控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意见》的总体思路是依法依规、分类管控,将评价重点放到重点行业和具备相关标准或监测方法的新污染物上,明确项目环境准入要求和评价工作要求,发挥环评源头预防、绿色引领作用。
具体而言,对于生产或使用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和公约中明令禁止的新污染物的新改扩建项目,要坚决不予审批。这一措施旨在从源头上杜绝新污染物的产生和扩散,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同时,建设项目应优化原料、工艺和治理措施,从源头减少新污染物产生。这要求企业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新污染物的防控,采用环保型原料和先进工艺,降低新污染物的产生量。
对于已有排放标准的新污染物,《意见》提出确保达标排放要求,并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这一措施有助于加强对新污染物排放的监管,确保企业的排放行为符合环保要求。
对于有环境质量标准和相应监测方法的新污染物,提出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现状监测、评价、预测等要求。这有助于及时掌握新污染物的环境影响情况,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对于虽无环境质量标准但有监测方法的新污染物,开展日常监控和监测。这一措施有助于及时发现新污染物的环境问题,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预警。
3.行业影响与应对:六大行业面临新挑战
《意见》重点关注的行业为石化、涂料、纺织印染、橡胶、农药、医药等六个行业,与《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重点关注的行业一致。这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同时也是新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主要源头。因此,新规的出台对这些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石化行业
石化行业作为新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石化企业需要加强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治理和防控,确保排放行为符合环保要求。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对新污染物的研发和管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降低新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涂料行业
涂料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部分原料和助剂可能含有新污染物,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原料的筛选和管理,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新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对新污染物的监测和检测,确保产品的环保性能符合相关要求。
纺织印染行业
纺织印染行业在染色、印花等过程中可能产生含有新污染物的废水。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废水的处理和管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对新污染物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绿色印染技术的发展。
橡胶行业
橡胶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含有新污染物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这些污染物的治理和防控,确保排放行为符合环保要求。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对新污染物的研发和管理,推动橡胶行业的绿色发展。
农药行业
农药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含有新污染物的废水和废渣。这些污染物对土壤和水体环境具有潜在危害。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废水和废渣的处理和管理,确保达标排放。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对新农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农药行业的绿色转型。
医药行业
医药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含有新污染物的废水和废气。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废水和废气的处理和管理,确保达标排放。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对新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医药行业的绿色发展。
为了应对新规的挑战,相关行业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对新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其次,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制度和体系,确保环保工作的有效实施。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等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开展。
4.地方落实:多维度推进《意见》落地
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在推进《意见》落地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应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项目环评、排污许可以及执法监管等方面全方位落实《意见》要求。
首先,省、市两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将不予审批的环评项目类别及时纳入到当地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中,增强新污染物源头防控的约束性。后续还要根据国家和地方最新发布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有毒有害污染物名录、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以及相关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方法标准、污染治理技术规范等,及时更新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关要求。
其次,在具体建设项目环评管理中,各级环评审批部门要高度关注项目可能涉及的新污染物,严格审核建设项目原辅材料和产品。对于以禁止生产、加工使用的新污染物作为原辅料或产品的建设项目,依法不予审批。对于其他需纳入环评管理的涉新污染物项目,要在审批中严格落实《意见》相关要求。
第三,在核发排污许可证时,各级排污许可证审批部门要按照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在许可证中载明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新污染物排放限值和自行监测要求。按照环评文件及批复提出新污染物控制措施要求,并按照排污许可证相关规定开展执法监管。
第四,各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在开展建设项目环评文件质量复核时,对石化、涂料、纺织印染、橡胶、农药、医药等行业,要重点核查《意见》相关要求的落实情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要及时督促整改,确保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新规的出台为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对于涂料、石化等六大行业而言,新规的实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新规的挑战,加强新污染物的治理和防控工作,推动行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热点资讯
|
|